方黃村原貌有大量水田,同時有花坎港和大寨河兩條水系交織其中。 伴隨鄉村振興的步伐,建設家園的同時,通過方黃水道的設計,將方黃
村核心區域用水域環繞。 留住風貌,留住鄉愁。使人們在感受時代進步的同時,也能感受“浣紗弄碧水,自與清波閑” 的田園生活。
本設計展望的是一個鼓勵人與人交流、人與自然交流、人與鄉村生活交流的新社區空間,我們希望通過“工、農、居三 興社區”的概念,采用
“智能制造、新農村生活、特色農業”三產融合的規劃手法,將方黃村與鄉村文脈、自然景觀、工業 產能等相融合,將人才、資金、技術重新
聚集在一起,實現現實與理想、生態與科技的平衡,從而以空間、經濟、科技同時 體現阜寧縣富有活力與創新的新農村形象。
我們總的規劃任務是:支持它的多樣性、發展它的差異性、展示它的獨特性。我們運用規劃設計的方法進行如下探索: 1、鄉村秩序的重整
2、現代科技的實踐 3、生態農業的延申 4、新農村生活的探索。
方案主要分為智能制造板塊、新農村生活板塊、特色農業板塊三大板塊。 智能制造板塊中,結合方黃村工業板塊“智能制造產業園”的定位,
順應我國當前傳統產業智能化的大環境,將智能、標準化的理念滲透至園區的 每個角落,利用適宜的技術改善廠區的環境問題,實現人、環
境、企業效益平 衡共存,從而改善整個阜寧的精神風貌;
新農村生活板塊,根據亮麗新城、生態公園、康養文化的定位,對田園社區建筑、稻花香公園等方面進行設計,打造以生態康養為特色的新農
村生活板塊;
特色農業板塊,特色專業的旅游服務和會員制度假體驗服務,提供全面的生活和度假服務,是長三角最具特色的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。打
造特色文旅產業,包括婚慶公園、露天劇場、桃花源商業街、湯泉花語客棧等豐富的文旅產業,提供包括采摘、垂釣、庭院中的小型游憩設施、
生物動力有機農場等服務,提供特色的個性化旅游服務。加強慢行系統建設,包括步行系統、非機 動車系統和水上觀光系統三部分。沿景區
內道路、主要河道駁岸均設置人行通道, 形成宜人的步行網絡系統。自行車通道沿 景區道路設置,景區內還將設置公共自行車系統。